在家居士的安樂八法
有一次,一位名叫鬱闍迦的年輕婆羅門來拜訪佛陀。
「世尊啊!像我們這樣嚮往出家的在家人,應當怎麼做,才能獲得這一輩子的安樂呢?」鬱闍迦婆羅門問。
「婆羅門!有四種法,可以讓你得到這一輩子的安樂。哪四種呢?那就是方便具足、守護具足、善知識具足、正命具足。
什麼是方便具足?就是具備謀生能力;有足夠的技能從事諸如務農、買賣、牧牛、射技、行政等工作,以養活自己。
什麼是守護具足?就是能夠妥善地收藏、守護自己的財產與糧食,不被國王所沒收、盜賊所搶奪、水火所吞噬、浪蕩子所敗散,以及為各種災患所壞失。
什麼是善知識具足?就是能結交到具備信、戒、施、慧的善友,彼此間能夠相互規勸與鼓勵,使憂苦與煩惱得以消除、不生;喜樂與善行可以生起、不失。
什麼是正命具足?就是能夠量入為出,使財務收支平衡。不裝闊,也不慳吝,生活不奢侈,也不致於陷入困頓匱乏。
婆羅門!不要沈迷於酒、色、賭,以及結交壞朋友,因為這四件事,就像讓財庫破了四個洞,使所有的錢財,都從這四個洞流光一樣。
婆羅門!這就是可以讓你這一輩子得到安樂的四種法。」
「世尊啊!那又應當如何修,才能獲得下一輩子的安樂呢?」鬱闍迦婆羅門接著問。
「婆羅門!也有四種法,可以讓你得到下一輩子的安樂。哪四種呢?那就是信具足、戒護具足、施具足、慧具足。
什麼是信具足?就是對如來的正覺,生起恭敬,建立信心,而且,這種信心,不會被其他人動搖,更不會再去信其它天魔外道。
什麼是戒具足?就是堅守不殺生、不偷盜、不邪淫、不妄語、不飲酒。
什麼是施具足?就是心離慳吝垢穢,常常布施。例如,行法布施的解脫施,又如能親手布施、樂於布施、平等布施等。
什麼是慧具足?就是如實知苦、集、滅、道四聖諦,具備抉擇成就滅盡煩惱的慧力。
婆羅門!這就是可以讓你得到下一輩子安樂的四種法了。」
按語:
一、本則故事取材自《增支部第八集第五五經》、《雜阿含第九一經》?
二、《增支部第八集第五五經》經文一開始,看不到「如是我聞,一時,佛在……」的慣常述說,這可以理解到「如是我聞,一時,佛在某處……」,只是一種可能源於「九分教」中「如是語」的定型格式。佛教聖典最初集成的模樣,應當不一定具備這樣固定格式。(參考印順法師《原始佛教聖典之集成》第五四九至五五0頁)
三、從這則故事來看,在家居士對自己的經濟情況,是不可輕忽的。舉凡方便具足、守護具足、正命具足、施具足,都與此有關。在家人有在家人應盡的義務,在家人應盡的義務,幾乎都與經濟有牽連。在家人如果經濟情況惡劣,哪能和樂生活?如果生活困頓,被生活壓得喘不過氣來,要談靜下心來修學佛法,不論就時間或是心境來說,恐怕都會是一個嚴重的障礙。
四、信具足,就是對佛陀的堅定信仰。這種信仰,不是光憑感情作用就能達成的,非得建立在法的理性基礎上不可,這就有別於一般神教所要求的信了。這一點,《增支部第八集第五五經》就明白地作:「信如來之菩提」,亦即指信的是佛陀的正覺,也就是正法,而不是只有如來而已。對一位成就佛法的「正信」者來說,不論環境如何變,即使變得全世界都沒人信佛法了,仍然不會動搖他對佛法的信心才是。
五、戒具足中的不飲酒戒,應取酒之讓人失去理智為主要考量。因此,像近代才有的各類毒品,也應從這個角度,納入「不飲酒戒」的範圍中。
六、慧具足,《雜阿含第九一經》只略舉四聖諦為代表,實則,不論出家與在家,慧的成就,都應從「聽聞」、「憶持」、「思惟」開始,然後在實踐與實證(如實知)中完成,而且,慧的內涵,也不會有出家與在家之分的。